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25
星期四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案例
国标过低 茶叶出口屡遭壁垒
时间:2012/5/10 10:24:46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2965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编者按:“国标”茶叶是否安全?农药残留是怎么回事?内外标准是否差异过大?过度包装能否推高价格?最近一段时间,对这一系列焦点问题的热议将中国茶叶生产又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繁荣兴盛了2000多年。如今,这让国人引起为傲的小小茶叶却没能逃脱农药残留的魔咒,许多老字号茶叶生产、销售企业也陷入危机当中。

  本期文章将全面梳理“茶叶农产超标”事件始末,分析各方利益态度。在为读者还原真相的同时,呼吁茶企无论事态怎样发展,都应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完善管理机制,为消费者献上清香安全的茶饮。

  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连续发布两份关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调查报告,称国内9家知名茶叶生产商和国际著名品牌“立顿”农业残留超标。

  虽然相关部门先后作出我国茶叶质量总体上是安全、有保障的回应,但报告还是引起消费者对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合理性的质疑,也爆发了业界关于国内外茶叶标准差别的争论。

茶叶农药残留中有违禁农药

  绿色和平组织此次调查发现的茶叶农药残留有29种之多。虽然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这29种农药残留并不超标,但是其中有9项指标,中国的标准要远远低于欧盟,而剩余的指标中,有18项中国还没有制定相关标准。报告还指出,某些茶叶甚至检出含有被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

  以立顿花茶被检测出的农药灭多威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86号公告》的规定不得在茶叶上使用在卫生部颁布的标准中规定最大残留限量为3mg/kg,而欧盟最大残留限量仅为0.1mg/kg。

  消费维权律师赵占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违禁农药残留涉及到对农业部与卫生部不同标准的理解问题,农业部规定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灭多威、硫丹等剧毒农药,而卫生部的规定是灭多威、硫丹等剧毒农药的残留限量不得超过一定标准。两种标准实际上并不矛盾,不得使用违禁农药,不代表不允许茶叶中有违禁农药残留,只是不得超标。因为,违禁农药残留也可能并非由于直接使用导致,有可能是使用前土壤、空气中有遗留。所以,绿色和平组织检测报告中反映的违禁农药残留问题,关键应该调查清楚残留的真正原因。若是直接使用违禁农药,即使茶叶中残留不超标,也违反了农业部的禁令,应该依法进行处罚。对于茶企而言,茶叶中含有违禁农药残留不仅可能违反规定,也会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所以更需要建立监控体系,不仅在生产环节,在加工处理环节也需要自行严格检测。

  在一些茶农的眼里,种植茶叶不依靠农药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一份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机茶产量仅占茶叶总产量的1%,除了被认证为有机茶园的茶树种植过程中不允许喷用农药外,其他的一般情况下都喷农药。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吴裕泰茶叶专卖店的店员告诉记者,最近经常有顾客会询问茶叶农药残留的问题。“喝正规厂家的茶叶不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如果实在担心农药残留问题,可以用开水洗一遍茶叶,将水倒掉后再饮用。这样既可以减少农药残留入口的几率,也可以洗去浮尘。”该店员这样告诉记者。

  据悉,受绿色和平组织报告的影响,中国部分茶商正试图给高端茶贴上“欧盟检测”的标签,以挽回消费者。相比国内检测标准,欧盟的检测标准项目更多,要求更为严格,这将大幅推高茶叶检测费用,茶叶销售成本也会随之上升。有业内人士担心,高额的检测费用也许会转嫁给消费者。

  网友陈涌新在微博中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大家都略懂,企业应用真正行动去改变,然后再对消费者拍胸脯,这才对得起消费者。市场不缺产品和品牌,也不缺‘有关部门’,就缺良心,经常喝茶的人们都期待有良心的企业,有心做好产品的企业请加油!”

公众质疑标准过低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国际知名企业立顿存在内外有别、执行双重标准的嫌疑。还有网友质疑中国的茶叶农残标准要远远低于欧盟,是对国内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联合利华在给媒体的统一回应中声明:“联合利华中国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涉及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叶企业也都纷纷回应“我们的茶叶符合中国国家标准”。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公开表示:“立顿的销售遍布全球,它很清楚,这样的茶叶若是在欧洲,肯定是不允许出售的。也就是说,立顿正在将这些达不到欧盟要求的产品卖给无数不知情的中国消费者。”

  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回应说:“绿色和平的报告是无视销售地国家标准,对企业来讲是不公平的。联合利华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经营。在每个国家联合利华都必须按照当地的标准生产。不能说我在中国用欧盟的标准,在美国用加拿大的标准。”

  王婧认为:“国标与欧盟标准的争辩没有任何意义,绿色和平做相关检测,只是希望消费者了解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多么严峻,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农药使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及影响,进而提高公众对农药危害的意识。检测只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企业要自发建立完善的茶叶供应链追溯体系,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绿色和平组织建议,中国政府应该给农民介绍更多的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企业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从供应链最底端的种植环节到销售环节,建立农药的使用管控机制,才能彻底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中国农业部近日表示,将加快在茶树上推广使用低毒、高效、低风险农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安全用药水平,从源头上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

通过技术标准设置贸易壁垒

  有学者认为,欧盟关于茶叶农残标准的严格限制并未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这项标准更多的是为满足其贸易需求而制定的一项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中国茶叶出口欧盟的成本,但欧盟并未解释为何针对中国茶叶产品设置如此严苛的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产品出口国和农产品进口国在制定农产品农药残留标准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对于进口国来说,为了挑选更好的产品,往往把标准定得严格,这样贸易上选择的余地更大;而对于出口国来说,为了更方便自己的产品出口,在国际通行标准许可的范围内,农药残留的标准往往定得宽松。

  我国是茶叶出口的大国,因此我国的茶叶相关标准相对宽松。而欧盟是茶叶的进口国,它的标准自然严格。

  陈宗懋认为,绿色和平组织提出茶叶存在农药残留现象,对制定标准的完善有推动作用,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它没有把标准说清楚,农药有残留并不等于超标。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也表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概念,不能说茶叶检测出来有农药残留就是不安全的,关键要看是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新表示,在标准问题上,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会有利益的博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盟大幅度上调茶叶进口的农药残留标准,检测的农药品种原先只有7种,截至目前已增至约400种。标准的制定首先要考虑食用安全,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再考虑国情,以推进产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标准设置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很常见的做法。我国作为全球茶叶生产第一大国,为了鼓励出口,在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之内制定相对宽松的标准可以理解。但是目前的标准远远低于欧盟标准,这是否过于宽松确实是值得讨论的。因为,国内外标准差异很大的情况下,茶企自然会把农药残留量低、符合欧盟标准的茶叶出口国外,而把农药残留量高的茶叶卖给国内消费者。政府主管部门考虑的不应仅是鼓励出口,更应该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内消费者的安全。”赵占领这样认为,“在茶叶生产和消费之间,监管者关注的重心应该是后者。”

 

农药残留  第三方检测机构遭质疑

  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12茶叶农药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经对其自行采摘的茶叶样品送交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发现,样品中含有农药残留,其中还检出违法违禁农药残留。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仲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该报告的权威性提出质疑,并表示协会将针对报告中指明的茶叶品种实施复检,相关情况将于近日向媒体进行通报。

  网友“@O小世界O”也在微博中质疑:“ 报告文件当中只有含量,并没有与国家标准做对比!你们不公开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有公信力?”

  记者看到绿色和平组织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这样回应:“针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疑:实验室为保证其自身独立客观性,不受各方干扰,要求不公布名称。我们尊重理解其要求。此实验室具有国家专业检测资质,此次是按照国际惯例对干茶叶上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表示,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把调查报告发给国家工商总局、农业部等相关部门,但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为了保证报告的独立性,我们不会透露第三方实验室的具体名称。”王婧说,送检茶叶时签订了保密协议。

  日春茶业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在第一时间成立调查小组严肃彻查此事,调查小组已安排所牵扯的产品立即下架,并对全系产品进行重新检测。

  中国茶产业流通协会也表示,已委托专家对市场上的茶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结果出来后会向公众公布。

  “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最大的问题是概念混淆。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不同的概念,检测出农残不等于就有危害。这样轻易地发布,会对消费者和市场带来不必要的恐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如此认为。

  消费维权律师赵占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食品饮品安全在国内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公众的信任基础极其薄弱。绿色和平组织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环保组织,发布相关检测报告需要格外慎重,否则容易引起公众恐慌,对国内产业带来冲击。因此,报告内容要客观、检测方法要科学,同时要公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名称、检测的方法,并接受各界的监督。目前看来,绿色和平组织并没有公布这些内容,公众也有理由对报告的客观性提出质疑。当然,如果有证据证明绿色和平组织的检测报告内容不实,对相关茶企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并造成经济损失的话,受害企业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过度包装导致价格虚高
 
  与近期热议的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同样被消费者关注的还有茶叶过度包装的现象。一些茶商对自己经销的茶叶进行豪华包装,使茶叶身价不断水涨船高。面对茶叶市场上的种种乱象,政府对行业的整治迫在眉睫,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规范茶叶市场的流通行为。

  “有很大一部分顾客买茶是为了送礼,他们认为包装越是精美、豪华的茶叶才越有面子,有这种消费的需求,厂家就一定会生产这样的商品。”一位从事销售茶叶多年的经销商这样对记者说。正是生产经营者的逐利冲动和消费者的面子消费共同造就了茶叶的过度包装,部分茶叶专卖店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这类高端礼盒茶,购买者并非出于消费目的,导致茶叶在包装方面不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记者在京城的茶叶市场上看到,部分高端茶叶一盒售价动辄超过千元,其中精美的包装格外显档次。有采用锦绣缎子的、有金属盒子的、有陶瓷的、有印花木质的,甚至有的盒子还镶嵌了珠宝,这些茶叶高档礼盒内部又是木盒、纸盒或者泡沫塑料层层相套,真正茶叶的含量大都不足500克。过度包装导致商品价格虚高,多数消费者对此深恶痛绝。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包装成本也是消费者买单,我曾经买过价格不菲的高档茶叶礼包,除了外包装精美,连里面都是盒子套盒子,虽然礼包分量不轻,但实际上茶叶也就几两。不过也没办法,为了送人好看嘛。”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送礼不就是图个面子,所以包装精美也无可厚非,但茶叶质量究竟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要我自己喝的话,还是会首先看茶叶的品质。”

  质量顶级的茶叶配备精美的包装是市场的需求,但是一些不良茶商以次充好,只想用包装吸引顾客,涉嫌欺诈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但会危及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茶文化的传播。

  据了解,过度包装的标准是,包装物的价值超过被包装产品售价的2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明确规定,商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55%,层数不得多过三层,除初始包装外,其他所有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上海市质监局日前公布了2011年开展的限制产品过度包装计量监督专项检查结果,其中茶叶的包装计量合格率仅为45.0%。

  所谓“包装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包装容器的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目前我国大量商品都存在过度包装问题,茶叶和保健食品的过度包装情况尤其突出。根据标准要求,茶叶和保健食品的包装空隙率分别不应超过45%和50%。而从平时抽检结果看,近半数茶叶的包装空隙率超过60%,个别批次甚至接近80%。

  消费维权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茶叶的过度包装与国内的送礼文化有关,但只要定价合理、包装不存在侵权,法律上即无可厚非。但是茶叶产业竞争激烈,不乏有企业傍名牌,使用与其他企业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这属于商标侵权行为;也有的企业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导致消费者误认,这属于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据了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过度包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的50%,每年废弃价值达4000亿元。商品过度包装现象泛滥,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助长不正之风等多重危害。城市生活垃圾里有超过30%以上是包装性垃圾,而这些包装性垃圾中50%以上属于过度包装。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表示,今年上海人大准备立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当然,地方法规只能限制本地的生产企业,对外地产品可能缺乏制约手段。但正如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丁伟所说,“如果我们可以把上海的过度包装问题解决了,那么价格就下来了,消费者也会进行选择。”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过度包装问题要多管齐下,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消费观念。所以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认识到过度包装的危害,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过度包装的商品。没有了消费需求,过度包装的商品自然也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