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 211)第44次全体会议在瑞典召开。由中国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地理信息 遥感影像传感器的定标与验证 第3部分:SAR/InSAR》(ISO 19159-3)成功通过各成员国投票表决,即将报送ISO中央秘书处发布出版。
此次会议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由瑞典标准局主办。中国派出了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中科院电子学所、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和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1位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全体会议及工作组会议。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丹麦、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瑞典、英国、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近百名专家和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国际水道组织(IHO)、国际制图协会(ICA)、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以及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GC)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国际标准《地理信息 遥感影像传感器的定标与验证 第3部分:SAR/InSAR》(ISO 19159-3)于2015年由中国正式向ISO/TC 211提出国际标准项目提案,同年12月7日在ISO TC211第41次全体会议上正式立项,项目负责人为中科院电子学所丁赤飚研究员。经过中科院电子学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单位近两年的不懈努力,通过了立项、工作草案、国际标准草案等多轮各阶段审议与成员国投票,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最终比原计划提前一年时间成功通过投票表决。ISO 19159-3定义了SAR/InSAR传感器的定标、定标信息的验证以及与定标和验证相关的元数据,主要针对基于机载和星载SAR/InSAR传感器的对地遥感观测。该标准为ISO 19159系列标准的第3部分,其中前两部分分别为光学传感器和机载激光雷达的定标与验证。
此次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分别参加了地理空间数据服务(WG4)、影像(WG6)、公共信息(WG7)、信息管理(WG9)以及标准战略咨询(AG Strategy)和项目维护(PMG)等工作组会议及相关项目会议,并主持召开了ISO 19159-3和ISO 19150-4《地理信息 本体 第4部分:服务本体》两项标准的工作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介绍了中国拟主导制定的新上标准项目提案的筹备情况,并得到相关工作组的肯定,新项目有望在2017年底正式立项。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