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5 月
10
星期五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动态 -> 行业标准动态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宣贯工作会议闭幕
时间:2008/5/29 16:10:52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2421 文章来源:中国标准服务网

    7月28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宣贯工作会议在完成了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作总结讲话,副局长王秦平主持会议,副局长蒲长城出席会议。

  李传卿在讲话中对会议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始终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提高生产许可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二是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范围发证,决不能越权发证。三是要严格规范发证程序,切实做到科学、公正、廉洁、高效。四是要完善监管制度,确保发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五是要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权责一致的工作机制。

  李传卿强调,要以贯彻《条例》为契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坚决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他说,在生产许可工作中,食品的许可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技术性很强。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通过狠抓食品安全,全面促进和提高生产许可工作的水平。在当前阶段,要大力整治食品生产加工业,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把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关。各地局要严格按照总局统一规定的要求开展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不得随意下放生产许可审查发证权,发证要做到严格发证条件、严格发证程序、严格发证时限,同时要强化发证后监管,严格查处无证生产。

  他指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成效,要体现在“三个一批”上,即关闭一批不符合食品生产条件的企业,打击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扶持一批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三个目标上,一个是要全面提升我国食品生产力的水平,一个是要大幅度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程度,一个是要实实在在提高老百姓消费安全信心。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定要用“三个一批”和“三个目标”来检查、衡量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效。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要全面实施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领导,务求实效,把先进性教育成果体现到对食品安全监管这个“民心工程”中去。确保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得到整治,食品质量明显提高。已经发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企业,食品安全不能出问题。各地区都能够做到“关一批、打一批、扶一批”。

  李传卿同时强调,一定要切实带好队伍,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把全系统从源头抓质量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各级质检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在生产许可证工作中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按照全面承担起生产许可工作的要求,把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公正廉洁、作风顽强、奋发有为的行政管理队伍,打造一支工作扎实、认真严谨、责任心强的审查员队伍,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甘于奉献的检验专业队伍,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要加强技术机构建设,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推动技术机构实现装备水平高、人员素质高、管理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目标。要加强行风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每一个许可证工作者都要牢固树立以依法行政、严格把关为己任,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八严禁”的规定,加大治本力度。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纪正昆、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分别就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答疑。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