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5 月
4
星期六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WTO资讯 -> 国际贸易
农产品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 出口形势严峻
时间:2008/5/30 5:46:47 作者:徐恒杰 浏览次数:1576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来自商务部的最新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3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但出口增速(9.3%)放缓,进口增速(21.6%)大于出口,贸易逆差达21.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规模,下半年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国外技术壁垒制约,农产品出口增速将会继续放缓,出口形势严峻。

  如何消除逆差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值得相关方面认真重视的重要课题。

  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状况,我们发现,随着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的提速,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514.2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欧盟25国作为一个统一经济体),这标志中国由农产品生产大国向贸易大国迈进。

  然而,也正是在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由上一年顺差25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这是自198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首次出现逆差。之后,2005年再次出现农产品进出口逆差14.7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又出现了超过去年全年的逆差额。

  农产品贸易逆差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逆差的状态也在起伏中进展,但逆差产生的长期因素却已逐渐明晰。在未加入WTO之前,国际上对中国农业进入WTO以后何去何从有过种种不乐观的预测。进入WTO以后,我国农业连年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农产品进出口价格保持平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使两个问题逐步显性化:一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差距;二是当农产品出口数量的迅速扩大,导致贸易磨擦增多。

  这些贸易磨擦表明,如果不尽快地将农产品出口模式由数量扩张型转变为质量升级型,面临的贸易磨擦还会出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国外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冲击也越来越大。今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因素增加,主要是日本、欧盟等抬高农产品的进口壁垒以及人民币升值、禽流感疫情等因素。

  如何才能把这种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保持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发展的态势?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和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品种并保持稳定供应,提高农产品营销的组织化和集团化程度,从而稳定和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鼓励支持外资对畜牧产品、水产品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的投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带资金带技术,深入到国外、境外投资设厂办企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打开国际市场。

  同时,面对西方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和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我们需要促进和协助行业中介组织对外发挥维护我国企业正当经济权益的功能,对内发挥行业管理和自律的功能。在这方面,美国海外市场开发计划(FMD)值得我们借鉴。通过这项计划,美国农业部已与大批非盈利性的美国农业贸易组织在海外市场开发和贸易促进方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重点资助一些具有行业代表性或拥有全国性会员的贸易组织,帮助美国农产品贸易组织消除进入海外市场的阻力,推动海外市场取消或修订不利于美国农产品进口的法规和标准,或为美国农产品开辟新的市场或新的利用途径等。

  我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已经出现国内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稳稳守住国内市场,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扩大和夯实农产品的国内消费市场,从而为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坚实的市场腹地。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