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5 月
3
星期五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动态 -> 会议通讯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会在京召开
时间:2011/1/13 15:27:33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1481 文章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


  为更好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及数字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总结2010年全国智标委工作、研究并规划明年的发展,1月7日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智标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在京召开“物联网和智能建筑技术研讨会暨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工作会议”。来自全国智标委委员单位、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数字家庭、建筑节能、物联网及电子标签等领域专家及相关企业、试点城市与试点项目的主管领导共计一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
  会议围绕智能建筑技术发展与标准体系构建、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家庭及智能家居领域应用、城市通卡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多元应用展开讨论。

领导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田国民介绍了智能建筑的标准组织情况,并对智标委2011年工作提出五点建议:一,要对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开展跟踪研究;二,要围绕数字社区、智能家居、建筑节能、低碳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重点创新研究;三,要编制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及实效性,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并完善标准体系,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等;四,要加强与部标准管理部门的沟通,做好部里交办的各项工作;五,要做好为地方和行业的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田国民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编制完成的《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等四项国家标准和正在编制的《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三项国家标准、《居住区数字系统测评标准》,均结合我国行业应用的现状,必将对我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未来阶段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所副所长李铮代表智标委简要介绍了智能建筑产业和行业现状以及智标委在智能建筑行业规划、物联网技术在行业应用和制定智能建筑标准规范的工作方向。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处长孙维针对2011年智标委工作指出,一要加强标准科研创新,提高标准水平;二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四是加强技术委员会自身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作为智标委秘书处承担单位,倪江波副主任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应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RFID技术已在城市公用设施管理、节能建筑门窗等方面逐步展开应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毅在会上详细汇报了2010年智标委在加强对外组织联络宣传、标准制定、研究并追踪行业领域应用的物联网等新技术,组织楼宇控制系统的相关安全产品研发、推动应用试点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试点项目
  广州番禺试点项目签约仪式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与广州番禺将开展满足国密算法的门禁系统、电子标签在节能绿色建材以及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家庭的应用试点,促进数字城市的示范项目的建设发展,双方在会议期间举行了签约仪式。
会议上,针对试点项目应用,铁岭市市长助理恒利介绍了数字铁岭的建设情况,广州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孙玉还介绍有关数字家庭与建筑电子系统技术产业研发内容,妙购物联网、仪创科技、深圳慧锐通等企业负责人作为技术产品研发企业代表向与会代表展示推介了数字化生活的解决方案和相关新技术新产品。
  此外,会议同期还进行了智标委工作汇报及委员增补名单、智标委特聘专家组人员推荐名单及管理办法、智标委工作组组件建议及管理办法的说明。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