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5 月
7
星期二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WTO资讯 -> 国际贸易
应对技术性壁垒标准提升是关键
时间:2008/5/30 5:37:25 作者:真如 浏览次数:1731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食品安全不仅是是保障人们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提高我国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的需要,更是现代农业走出困境,尽快实现有机农业、环境与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出来的。如何依靠政府、企业和检验检疫共同努力,强化“源头控制”,寻找最安全稳妥的途径,打造我国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应该是各级政府着重考虑的问题。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理应在对外食品出口中占有相当份额。日前,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沐率领部分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组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来到隆平高科技园,考察了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明园蜂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庞道沐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府部门、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全社会要齐抓共管,共同把农产品质量安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商务部的调查显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日益显著,已经涉及我国2/3以上的出口企业和1/3以上的出口商品,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200亿美元。我国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是农产品和食品行业,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不久前,日本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其暂定标准指标严于我国现行标准的有74种247项。上海蔬菜行业协会会长杨勇萍形象地把日本对中国设限称为 “围剿”,并认为,面对"围剿", 标准提升是中国食品安全的救赎之路。(2006年06月24日《中国质量报》 )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对世界出口将更多地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不可否认,我国在农药使用历史问题上有着“糟糕的口碑”,举例来说,日本实施的农残限量新标准中,涉及797种农药、兽药和添加剂,设定53862个限量标准;而我国目前的限量标准仅涉及农业化学品200余种,限量指标不到3000条,差距非常明显。从近年来国际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情况来看,农产品标准化水平高低不仅是一个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志,而且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水平。如果一个国家采用较高的农产品标准,既可以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健康,又可以保护本国的农业产业。所以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标准大多都严于国际标准。反之,如果一个国家采用较低的农产品标准,则意味着该国有可能成为低标准农产品的倾销市场。时下我国积极地制定和执行更高的食品安全的各项标准已经迫在眉睫,应对“肯定列表制度”只是一方面,保护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才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可以说,政府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应对诸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之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长效机制;加强生产源头管理是降低这类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根本措施。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如产品标准、生产标准、检验标准、环境标准、管理标准及配套的法规体系,使之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有效的疫病疫情防控体系;进一步清理整顿农兽药市场,从种养源头上控制住农药残留。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的指导和培训,引导农民改变目前的分散经营,积极发展规模化生产、分工协作、建立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使农民从根本上掌握符合新标准的应用技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