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5 月
19
星期日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WTO资讯 -> 国际贸易
中国企业国际化受阻调查
时间:2008/5/30 5:39:52 作者:李 林 张 波 车强东 浏览次数:1586 文章来源:IT时代周刊

 

         并购潮风起东方

  中国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爆发走出国门、走向大洋的热情。

  中移动、联想、中兴、华为、南汽、TCL等大企业纷纷开始吹响中国企业进军世界的号角。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制造型企业也在用代工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国际化之旅。据商务部统计,截至目前,经批准备案的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累计达到8300多家,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370亿美元。

  一轮新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开始席卷全球。

  百年来的冲动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撞击着业界的思考: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实力从何而来,究竟是一股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扩张。

  翻开历史的书卷,人们不难发现中国企业从来就不缺少走出去的勇气。而现在这一时期的爆发,很大程度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所积蕴的国家实力,它成为支撑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之源。

  差不多100年以前,中国极少数的开明人士在主观上早就想把中国引上工业化的道路,富国强民,走向世界。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张季直,他们所创立的一些企业便成为那个时代最好的证明。但在当时国贫民弱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切早早地化为烟尘逝去。残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沪津青岛一带的棉纺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的繁荣,之后便因各种因素而走向沉沦。

  而与此同时,西方企业却在坚船利炮开路下大肆在全球进行扩张,学习西方榜样的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同样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二战后,日本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是以廉价取胜的出口模式获得成功的,缔造了如丰田、索尼等开疆辟土、驰骋国际市场的神话。纽约市前副市长Peter J. Powers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说,日本汽车制造商成功地进入了美国市场,而且实实在在地将自身融入到美国主流经济,可谁会想到当时很多美国人对日本汽车深怀敌意呢?但日本企业通过大规模来美投资,建造许多汽车制造厂,雇佣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在全美拓建了空前规模的配件供应和零售网络。今天,那种认为应区分外国还是美国产汽车品牌的观念,已经完全是过时的想法了。日本成功地进入美国市场,最显而易见和突出的因素是他们对美国经济的庞大投资和潜心发展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而这种努力也来自于精心策划的长期战略,这种战略是由一批来自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们共同谋划出来的。

  而韩国企业也棋高一着地认识到低成本和差异化乃是披靡全球的商业成功的本质。以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为首的重工业开始实施广泛的一体化整合战略,通过不断的流程和系统创新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以现代汽车、LG电子和三星为主的企业集团开始导入和实施六西格玛法管理理念,同时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通过设计创新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终于在国际市场上分到了一杯羹。

  中国企业虽然在百年前的出走以失败告终,但在同一历史条件下他国创造商业神话的刺激下,走出去的念头在上个世纪末重新点燃。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疾进,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管理经验。在国家综合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中国企业就一定会通过某种形式把这种国家实力彰显出来。于是,“跨国并购”就成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增强在微观经济领域的一种综合表现。

  而且,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倡导实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也起到了激励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推动作用。“十六大”之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论述频繁地出现在我国各级政府的文件中,各级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激励企业对外投资。2006年3月,上海就专题召开企业“走出去”战略工作会议,并正式出台《上海市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3年行动方案(2005年-2007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快速实现“走出去”战略的追求,自此掀开了全新的历史篇章。

  国际化的4次努力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企业连续爆发了4次国际化冲动。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麦维德对本刊记者解析说,中国企业最早瞄准收购国外公司或其分支机构的交易可以追溯到1986年。那时,中国对外币还有严格的掌控,政府主要着眼于吸引国外的直接投资来加强中国的出口工业和提高技术及管理水平。对外投资被由政府所有的投资公司垄断。尽管没有两个企业将其运营联合起来的这种合并,但也迈出了中国企业对国外资产有一定程度控制的最初步伐。

  他认为,1986年以来,中国掀起过4次对外收购的热潮。第1次持续了10年时间, 即1986~1996年。当时的焦点是寻找特定对象,开展海外投资。第2次从1996年到1999年,由香港回归所引发,企业的关注点开始向海外扩张转移。国内大量的资金流向香港,试图控制香港的重要战略资产。第3次浪潮为期2年,始于2000年,由于当时很多合资企业的合同到期,中国公司纷纷将合资公司中外国合作伙伴的股份收入囊中,因此这次热潮的主要特征是本土扩张。而现在,中国企业正处于第4次并购热潮的顶点。这一次时间从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至今。

  麦维德介绍说,在最近的这次热潮中,技术和通信行业连同能源和矿业,在海外扩张中表现得尤为积极和醒目。在技术和通信方面,除了著名的联想收购案,京东方收购了冠捷科技的部分股份,并购买了韩国Hydis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业务,与此同时,中国网通与合作伙伴一起收购了亚洲环球电讯。
  
  这20年间连绵不绝的4次对外收购浪潮,虽不算惊涛拍岸,却收到了大洋彼岸不和谐的回音。尤其是中国企业的第4次国际化浪潮进行得异常艰辛。中兴和华为在印度市场的止步,联想在美国的遭遇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