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健康中国与食品安全——创新标准体系座谈会”在西安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成功召开!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11 月
22
星期五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生活 -> 低碳·标准 -> 能源环保
经济低迷冲击绿色步伐 全球碳交易步入低潮
时间:2011/12/7 16:56:48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2963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记者从近日于广州举行的“中国低碳论坛”上了解到,一直被视为破解全球碳排放迷局的世界碳交易市场开始陷入“停滞”:201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达1420亿美元,尽管市场自2005年以来每年有20%-30%的增长,但2010年碳交易市场却开始出现停滞,基本跟2009年持平,而2011年由于欧洲和美国两大经济体经济状况未能改善,碳交易情况仍未出现好转。近日于南非德班举行的气候会议消息显示,碳市场交易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落,其中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价格甚至出现了“腰斩”,跌至每吨6欧元的历史低点。
    一边是全球碳排放总量的逐年上升,一边却是碳交易市场的停滞不前,如何解开碳交易市场的禁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广东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介绍,在碳排放权交易出现之前,上世纪70年代一位经济学家将科斯原理引入环境管理当中,90年代成功地引入二氧化硫的控制中。而《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后,各国期望以“项目级”的减排交易来帮助发达国家量化协定、进行减排,碳交易市场由此诞生。
    据了解,2005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为数百亿美元,一直至2009年市场规模每年保持20%-30%幅度高速增长,然而2010年市场却出现停滞的现象,止步于约1400亿美元的份额。
    业内专家介绍,去年市场交易的“止步不前”与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2010年,受后次贷危机调整、欧债危机频繁冲击及流动性泛滥的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地复苏,而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也将放缓,这进一步影响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郑爽表示,碳市场运行的基础需要强烈的政策意愿。欧盟在这方面较为领先,而新西兰用了约10年时间才确定碳交易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进入碳交易市场。2009年巴西通过《国家气候变化政策法案》,提出要开创巴西减排市场来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部分城市也开始进行尝试,而印度也在能效方面建立了一个交易机制,覆盖8个部门和477个企业,目前已完成了400多个企业的目标分配。
    然而,受世界经济大环境低迷的影响,目前发展中国家对碳交易仍停留在畅想与展望阶段,而发达国家碳交易自2005年高速增长以来,开始出现“后续乏力”的现象,这导致全球“绿色步伐”受到一定的冲击。
    近几年,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各地建立环境交易所的热情。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成立。2009年,武汉、杭州、昆明、深圳等交易所也相继成立。
    赵细康认为,完整的排污权交易应包括总量控制目标、排污许可、分配机制、市场定义、市场运作、监督与实施、分配与政治性问题、与现行法律与制度的整合等八项内容,遗漏其中任何一项将导致市场“失灵”,对于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不能够一哄而上”。
    目前,由于国内碳交易所建立“过快过热”,导致整体市场被严重分割,进行国际碳议价时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同时,许多交易所经常面临“有价无市”的状况,地方政府撮合的交易占比份额过高,而市场化主导的碳交易却少之又少。
    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介绍,“十一五”期间,国内节约能源达6.3亿吨标煤,相当于少排放10.5亿吨二氧化碳。而采取行政措施进行的减碳量约为3.7亿吨,采取财政、经济激励手段的减碳量约为7.77亿吨,市场主导的减碳量仅为2%左右。
    郑爽表示,从发达国家成功的市场经验来看,排放权贸易可以优化和配制环境资源,但要以市场手段推进,并不断扩大规模及产生相关延伸金融产品,才能形成成熟的市场。
    在广东深圳等5省8市列入“低碳试点”后,广东明确了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时间表”。业内人士在“中国低碳论坛”上透露,广东建立市场的时间或在2013年。
    赵细康表示,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许可排放配额的交易。假设经济体系里面有两家企业,叫做A、B两个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不一样导致碳排放量不同,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可以将多出的排放配额卖给技术落后的企业,但总量却保持不变。
    赵细康认为,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首先要克服的问题是“相对减排”,即将碳排放总量划分为存量和增量两大部分。某一基准年之前碳排放量作为存量,基准年之后新增碳排放量作为增量,将存量作为基准年之后的控制总量,按一定方法分配至各排放源,开展总量控制与交易。对于增量,应设定高准入门槛,一律按高基准线要求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技术效率。
    由于碳排放的计算困难性,加上诚信制度在市场上的缺失,赵细康认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最关键的环节在于“监管与处罚”。目前而言,监督碳排放做得最好的是电厂,每一个电厂均有摄像头监控,环保部门可以直接观察到,但即便如此,也存在许多作假的现象,其它行业要进行监管更是“难上加难”。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曾表示,希望广东能在2013年前开展碳交易试点,并在2015年将碳交易扩大到全国范围。广东碳交易市场如能在2013年建成,这将对全国市场提供良好的范例。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