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9 月
8
星期日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生活 -> 饮食·标准 -> 养生食谱
早晨洗头、洗澡容易突发心梗、脑梗?医生详解
时间:2024/5/11 15:06:19 作者:姚抒廷 浏览次数:199 文章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姚抒廷):季节交替时,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一天中温差大,暖寒交替,温度变化会使气压、湿度等随之改变,这种环境的改变会让人体各方面的机能难以马上适应,容易导致睡眠不安稳,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从而诱发心梗或脑缺血、脑出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对生命威胁极大,复发率、致残率高。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率首位,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100万人,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0%。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我国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明介绍,心脑血管疾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长期抽烟等,环境变化以及不良习惯通常只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诱因,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患者长期“三高”的事实。
《新闻+》记者:早晨洗头真的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吗?

  杨明:事实上,早晨洗澡或洗头,甚至洗冷水澡,都不会对心脑血管有直接的危害。如果是一个血压、血脂、血糖正常的人,环境冷热的变化大概率不会造成急性心梗或脑梗的发作。

  但对于有“三高”或长期大量吸烟的人来说,如果平时对于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不到位,那么环境冷热的刺激就会成为心梗或脑梗发病的诱因。

  此外,在季节交替、天气转冷的时候,人体的血管受到冷热变化的刺激容易收缩,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缺血加重,这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

  《新闻+》记者:心梗、脑梗有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杨明:突发的急性心梗或脑梗有一些典型的症状,比如急性脑梗会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不能动等;急性心肌梗死会出现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性疼痛,患者往往伴有大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但是也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普通人可能无法及时判断。

  因此,建议大家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出现突发的、可疑的心梗或脑梗症状,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或者999,并让患者在一个安全、暖和的位置进行休息。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给患者测量血压,等待急救人员到来进行专业的救治。

  急性心梗和脑梗都有最佳的治疗时间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黄金治疗时间是12小时,如果在发病12小时内进行积极专业的治疗,如冠脉介入或溶栓治疗,患者获益是最大的,预后能得到改善,一旦延误,患者很可能付出生命代价。

  《新闻+》记者:哪些人群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杨明:心梗或脑梗是动脉粥样硬化在不同器官的不同临床表现,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心梗或脑梗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动脉也会逐渐老化,出现早期的斑块,斑块逐渐加重就会造成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或者脑缺血,出现心绞痛、脑卒中等症状。心肌梗死会造成大量心肌坏死,临床会出现剧烈的胸痛、猝死、心衰等症状。

  大脑是控制人体语言、活动的中枢系统,一旦脑血管出现急性的血栓闭塞,则会出现言语不利、一侧肢体偏瘫等明显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往往是突发的,没有早期的症状。患者往往是因为平时对“三高”和吸烟等危险因素没有进行很好地控制,延误了治疗的时机,最终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大家在平时就应该注意血压、血脂、血糖的监测,一旦出现明确的数值升高就应该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否则,患者就像在悬崖边上行走,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会让他们“坠入深渊”。

  《新闻+》记者:心脑血管疾病为何出现年轻化趋势?

  杨明:目前从临床上看,年纪比较轻的患者突发心梗、脑梗的病例还是较为少见。不过99%以上的年轻患者其实都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很多人伴有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所以提醒年轻人,平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年龄超过40岁以后,每年要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血压、血脂、血糖的数据异常,及早干预,才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新闻+》记者: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杨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还是要控制医学已经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以及吸烟,这些都是可以自己监测并进行控制的。

  此外,还有两个因素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年龄和家族史。自然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过程,我们无法更改;同时,我们也无法更改基因,如果父母出现“三高”的症状,那么我们就需要更加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数据。

  年龄超过40岁,或者平时饮食生活习惯不健康,就更要重视血压、血脂、血糖的监测。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规范用药,维持正常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