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与食品安全——创新标准体系座谈会”在西安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成功召开!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准确理解大食物观 构建食学知识体系
时间:2024/10/14 9:30:58 作者:周立 浏览次数:226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为应对多变的国际形势,筑牢长治久安的坚实根基,践行大食物观,建设多元化食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民以食为天”一方面强调食物至为重要,另一方面也表明食物范围广泛。我们理解践行大食物观,就要弄清楚“大食物”的范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个层面是以提升谷物自给率为主的大粮食观。就是强调以粮食安全奠定食物体系的基础。历史上由于食物短缺,我们长期倚重主粮解决能量来源问题。谈起食物,就将其等同于粮食。粮食安全所指的“粮食”,主要是谷物,有时包括豆类,甚至包括薯类。我们强调的粮食安全,常用谷物安全来衡量。主要是如下五个指标: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粮食自给率或粮食对外依存度、粮食库存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低收入人口的粮食供应水平。所以,大粮食观主要是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问题,以提升和稳定谷物自给率为主,进行食物体系建设。
第二个层面是以建设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主的大食物观。千百年来,我们在吃饭问题上想了很多办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人的食物,肯定不只是谷物。大食物观就跳出了一般的谷物概念,更强调食物多元性及其来源的多样性,从而建设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例如在福建这样“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区,更加要向森林要食物,依山而居开发“森林粮库”;向海洋要食物,傍水而栖打造“蓝色粮仓”。还要打好“特色牌”、壮大“土特产”。
第三个层面是以食事问题的整全观念和自主知识体系来理解践行大食物观。若要充分理解大食物观,更要“跳出食物谈食物”。毕竟,大食物观关注的不仅是食物本身,还包括其背后生态、社会、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在大食物观的推动过程中,需要从整体论、还原论进一步走向系统论,推动大农业、大食物、大生态、大社会、大安全,甚至大博物,形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以整全的系统科学观念,来理解食物、理解农业、理解乡村。
建立系统科学观念,需要构建食事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如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食学研究中心。食学体系研究的是作为客体的食物学、作为主体的食者学和作为主客体关系的食序学,构成了“食学三角”。以“食者需求、食物获取、食事秩序”构成的三角结构,在“三农”问题基础上,围绕大食物观提出“三食”问题,并着手进行“三食”问题系统治理研究,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是进一步增进大食物观理解深入、拓展大食物观知识体系的良法。在此意义上,大食物观不仅要端牢饭碗、吃出健康,还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保障食物安全。
(周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民以食为天”一方面强调食物至为重要,另一方面也表明食物范围广泛。我们理解践行大食物观,就要弄清楚“大食物”的范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个层面是以提升谷物自给率为主的大粮食观。就是强调以粮食安全奠定食物体系的基础。历史上由于食物短缺,我们长期倚重主粮解决能量来源问题。谈起食物,就将其等同于粮食。粮食安全所指的“粮食”,主要是谷物,有时包括豆类,甚至包括薯类。我们强调的粮食安全,常用谷物安全来衡量。主要是如下五个指标: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粮食自给率或粮食对外依存度、粮食库存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低收入人口的粮食供应水平。所以,大粮食观主要是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问题,以提升和稳定谷物自给率为主,进行食物体系建设。
第二个层面是以建设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主的大食物观。千百年来,我们在吃饭问题上想了很多办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人的食物,肯定不只是谷物。大食物观就跳出了一般的谷物概念,更强调食物多元性及其来源的多样性,从而建设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例如在福建这样“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区,更加要向森林要食物,依山而居开发“森林粮库”;向海洋要食物,傍水而栖打造“蓝色粮仓”。还要打好“特色牌”、壮大“土特产”。
第三个层面是以食事问题的整全观念和自主知识体系来理解践行大食物观。若要充分理解大食物观,更要“跳出食物谈食物”。毕竟,大食物观关注的不仅是食物本身,还包括其背后生态、社会、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在大食物观的推动过程中,需要从整体论、还原论进一步走向系统论,推动大农业、大食物、大生态、大社会、大安全,甚至大博物,形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以整全的系统科学观念,来理解食物、理解农业、理解乡村。
建立系统科学观念,需要构建食事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如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食学研究中心。食学体系研究的是作为客体的食物学、作为主体的食者学和作为主客体关系的食序学,构成了“食学三角”。以“食者需求、食物获取、食事秩序”构成的三角结构,在“三农”问题基础上,围绕大食物观提出“三食”问题,并着手进行“三食”问题系统治理研究,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是进一步增进大食物观理解深入、拓展大食物观知识体系的良法。在此意义上,大食物观不仅要端牢饭碗、吃出健康,还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保障食物安全。
(周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