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健康中国与食品安全——创新标准体系座谈会”在西安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成功召开!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11 月
22
星期五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独家 -> 标准经纬
汉堡大学能否助阵麦当劳打赢翻身仗?
时间:2010/4/12 17:42:00 作者:晨雨 浏览次数:4061 文章来源:国家标准频道独家评论

    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成立
    2010年3月30日,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在上海成立。这是麦当劳在全球设立的第七所大学。未来五年,中国汉堡大学计划投资2亿5千万人民币,为超过5000位管理人员设计和提供餐厅运营和领导力发展方面的培训课程,如餐厅领导力、商业领导力、营运顾问、共创成果等。
    2008年麦当劳共实现收入235亿美元,其中亚非地区收入为42亿美元,是麦当劳的第三大销售区域。
    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保证中国市场的份额,麦当劳在全国高调宣布启动免费上网、鲜煮咖啡等新产品以及高达32.6%的降价幅度。并将中国的年均新开店量由之前几年的86家提升至145家。
    然而,2009年全年,麦当劳共实现营业收入227.4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出现下滑。
    进入2010年,麦当劳宣布将加快“餐厅形象升级”的速度,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并希望借助一系列优惠活动吸引更多中国客户。
    此次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的高调从香港搬迁至上海,清楚表明麦当劳押宝亚非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决心。

    麦当劳转战中国市场
    创立于1955年的麦当劳,作为全球快餐业的NO.1,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1967家快餐厅,但直到1990年10月8日,才开设了第一家中国内地麦当劳餐厅。20年后来,麦当劳在中国的餐厅数达到1100家。但进入中国市场23年的肯德基,全球快餐业的老七,在中国的分店数已经超过2000多家。
    麦当劳在中国的扩张速度如此“滞后迟钝”不无原因,本世纪初,麦当劳曾创下平均每4个小时诞生一家新店的纪录。但建立在高成本之下的快速扩张却直接影响到了业绩。因此,麦当劳在2001年关闭了163家连锁店, 2002年关闭了175家连锁店,并宣布了创建47年来的首次亏损。其实,在中国急速扩张的肯德基也面临这一问题, 2008年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净利润同比下跌12%,而百胜集团的中国业务更是直线下降50%。
    然而,西式快餐因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添加剂过多、脂肪超标等在西方世界饱受诟病,使得麦当劳在西方国家的市场不断萎缩,于是,麦当劳不得不转战中国市场。

    标准化助推麦当劳的扩张计划
    麦当劳汉堡大学创建于1961年,以确保麦当劳“质量、服务、清洁和价值”的核心标准为宗旨。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提供世界一流的培训设施,包括位于麦当劳中国上海总部的1565 平米大学校园、2间多媒体教室、能够同时提供3种语言授课的同声传译设备、5间互动式教室、1间图书馆。
    在中国,相比于肯德基,麦当劳在本土化、灵活性方面都稍逊一筹,但却在标准化执行方面表现不俗。
    为了约束和监督授权经营的连锁店,麦当劳在其员工手册中对有关食品、促销、店址的选择和装潢、各种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等方面都详细给出了定性或定量的规定。于是我们看到,每个餐厅的菜单基本相同,产品的加工和烹制程序乃至厨房布置,都是标准化的,麦当劳还编写了一本长达350页的员工操作手册,详细规定了各项工作的作业方法和步骤,以此来指导世界各地员工的工作。无可否认,高度程式化的营销策略保证了麦当劳授权经营的成功。
    鉴于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麦当劳从2005年起,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麦当劳厨房开放日”活动,让消费者亲眼目睹厨房的运营与管理、食品的加工烹制过程,并深入了解厨房设施的卫生和安全标准。
    此次,麦当劳大学还与清华、北大、交大等中国顶级大学及有关教育机构协商建立学分认证合作,在一年内培训100位本土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麦当劳中国CEO表示,预期2010年在华的投资额将比去年增长25%,未来3-5年,麦当劳在中国大陆的分店将从目前的1100余家扩增至2000家,2015年麦当劳在华销售将翻三番,看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0载的麦当劳将要大展拳脚了。

                       本稿件为国家标准频道CHINAGB.ORG独家评论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