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24
星期三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独家 -> 标准经纬
英媒视角中“中国电动车热”之标准担忧
时间:2010/5/24 8:57:37 作者:清 浏览次数:3680 文章来源:国家标准频道独家评论

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513报道,中国当局似乎也一直不清楚(电动自行车)这样一个与自行车类似的行业已悄然飞速兴起。正如中国的很多企业一样,电动自行车行业也受产能过剩、利润微薄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的困扰。

用电动自行车,代替公交车、摩托车,甚至是小汽车,这是以行动对“低碳”的支持,为什么外国人会如此关注?同时,《经济学家》还反映,夜晚,行人特别危险,因为很多骑电动车的人为了省电而关灯行驶。政府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为20公里,但是实际大部分都超速。国家标准频道不禁要问:电动自行车,低碳之热的背后,标准何在?

 

 

 

据唐山市环渤海新闻网报道:15日凌晨2时许,在唐山市区北部先生家中,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突然着火,顿时,屋里烟雾弥漫,气味刺鼻。据事主分析,这辆电动自行车是去年5月购买,不久前曾因故障更换过电瓶,此次事故,疑因伪劣电瓶所致。除此以外,中国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几乎还无法可依:它们无需注册,骑车人也不需要驾照。在百度新闻上搜索一下,本月发生的利用电动自行车抢劫路边行人、电动车车主超车被轧死等新闻屡屡不绝于耳。看来,1.2亿辆使用中的电动车,成为越来越多交通事故的“幕后杀手”。析事故之因,问题无非出在电动自行车的制造和交通管理之上。

 

○电动自行车标准之“中国制造”

谈及电动自行车的“中国制造”,离世界标准,真的还差很多。

据统计,截至去年,共有2600多家公司获得了生产电动自行车许可,但是其中大约只有1000家左右使用了许可。大多数公司刚开始都是生产常规自行车,其余皆系摩托车制造行业转行。这就在电动自行车的生产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而且,一直以来,电动自行车是按非机动车类别实施管理。市场上,和自行车在一起销售,缴税上不像摩托车那样严格,且驾驶电动自行车可以免去考驾照、上机动车牌照等费用。如此便捷,电动自行车,焉能不“火”?

2009年底,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公布了新国标《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按标准,时速超过20公里,质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车将被纳入机动车序列管理。当时,众人纷纷质疑:“20公里的速度,还不如自行车快,谁会去买”?由于市场的需要,电动自行车速度普遍超过20公里/小时,可见标准已严重滞后。而且,如果按新标准划分,那么国内已有的1.2亿辆电动车,将有95%会因为不符合非机动车标准而被划成机动车,还有95%需申请机动车牌照。

对此,整个电动自行车制造、销售行业一片哗然,纷纷对标准提出异议,曾经巨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将面临突然萎缩的风险。因此,新标准在众多生产厂家和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强烈要求下被暂缓执行。据业内人士分析,据节能减排的政策规定,该标准最终将在2010年底前正式出台。尽管条款会有所改动,但对低速、轻型的电动车生产、销售行业的考验,就在眼前。

 

○电动自行车标准之交管不力

仅以昆明为例,2009年昆明市落户的电动车已逾40万辆。自2004年《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昆明市按一般程序处理涉及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事故为1221起,造成60人死亡,136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89160元。其中,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情况为:200710人,200820人;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中,2006年为229起、2007年为253起、2008年为392起,分别占事故总数的7.68%9.75%15.24%。看来,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趋势已定,死亡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现位居事故发生率首位。

纵观电动车违章,无非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交通管理不到位,措施不严不硬,相对于机动车而言,有关部门对电动车管理则要松散得多,道路上,很多交警和交通协管员对电动车违章往往视而不见;二是因为驾驶电动车无需任何培训,且驾驶者无基本的交通常识,不知交通规则中道路该如何行驶,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怎么好走就怎么走。

针对上述原因,国家标准频道建议,一是制定针对电动车的专门管理规定,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电动车的管理力度,严格执法,对电动车违规要坚决进行处罚,发现一辆罚一辆。二是要对电动车驾驶者进行一定的交通知识和驾驶技能培训,增强电动车驾驶者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面对国际如此评价,我们更应该从国内自身做起,真正实现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便捷、低碳,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本稿件为国家标准频道CHINAGB.ORG独家评论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